教育教学

您目前的位置:首页 > 优秀教学团队

思想政治理论课优秀教学团队

思想政治理论课优秀教学团队

带头人:万宗凤

成员:张瑞犁徐蕾胡兵李征赵海滨赵中国赵丽魏鹤、

年度:2012年

 

  一、教学团队构成

   本教学团队以社科部所属学科为建设单位,整合资源,以课程、学科为建设平台,在多年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中形成团队,具有明确的发展目标、良好的合作精神和梯队结构,在职称、学历、年龄、学科结构等方面搭配合理。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5人,讲师4人,博士后2人,博士5人,在读博士1人,硕士生导师2人,北京市新世纪百人工程人才1人。自2007年以来教学团队成员在CSSCI来源期刊及中文核心上期刊发表核心论文20余篇,其中教研论文10多篇。主持在研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研究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项;主持在研或完成北京市市教工委思想政治教育课题3项,校级教育课题和科研课题若干项。

  二、教学团队带头人情况

    本教学团队带头人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主万宗凤教授,具有较深的学术造诣和创新性学术思想,长期致力于本团队的教学研究、课程建设、教材建设,积极带动和推动四门本科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建设和改革,坚持在教学第一线为本科生授课。

  1、讲授课程:本科生“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生)、“企业诊断的理论与实务”等课程。

  2、科研课题:主持省部级和学校课题15项。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和《理论月刊》等杂志发表论文20余篇。主编专著和教材《邓小平理论概论》和《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等3部。

  3、注重培养和激励青年教师,推荐和辅导社科部青年教师参加北京市高教学会教师比赛,取得第一名和两个三等奖的好成绩。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种进修和培训活动。

  4、主持研究生公共理论必修新开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的建设,自编了20余万字、以专题教学模式为主的校内讲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试点了研究生教学中的“专家专题教学”和“社会体验实践”,使我校以往理论课重课堂教学、轻实践课教学的局面得到改观。

  5、带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推进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并以竞赛带动参与,通过积极申办人文知识竞赛等活动营造大学人文氛围。

  三、建设成果

  1、研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完善教学理念,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方法

   依托教育部教育教学改革课题、学校教育教学课题、党建课题,改进思政课教学方式方法,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在各教学环节中充分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激发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通过各种方式参与并体验,形成了“核心发言-答辩式教学法”、“专题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社会调研法”等一系列较为成熟的教学方法模式,由《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创造性地开发了“核心发言--答辩式”教学法,再到专题教学法和实践教学法相结合的课程改革,引导学生不仅关心大事、关注政治,而且学会独立思考,用科学的方法研究国内外经济、政治与文化。

  2、积极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方法、途径和模式。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中明确指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要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保障机制,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和渠道,实践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切入点”,也是学生认识社会,了解国情,深化对理论认识的有效途径,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不可或缺的极为重要的环节。

  (1)团队成员通过多年的探索,在学生实践中形成了三段式的实践模式。首先是深入社会大课堂开展社会调研。每学期布置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进行社会调查,设计调查问卷、分析调查数据、撰写调查报告。第二阶段就是组织学生进行调查成果的课堂展示,通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由于学生参加了社会实践,是带着问题去学习的,对课程有极浓厚的兴趣,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第三阶段,回到社会大课堂。利用寒暑假结合学校团委开展的主题实践活动,回到社会大课堂,通过实践,学生去验证自己的思考,升华理论认识。

   在具体操作中,不仅布置学生自愿组成团队,到资本市场、商品市场和其它场所调查研究,教师还不计得失、克服障碍,亲自带领学生参观北京市污水处理厂、中国现代文学馆和798艺术园区等地进行参观考察,和学生一同体验,寓教于乐,施教于实践。在加大学生社会实践、加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培养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2)教师社会实践项目的创立和加强。教师的实践体验与认识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实践锻炼,帮助教师系统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国情社情教育,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就显得尤为重要。从2009年以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先后60多人次赴朝鲜、青海、上海、河南等地进行考察实践,并撰写调研报告和集结成册,然后再转化为教学内容,教学相长,教学互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以“精品课程”建设为龙头,加强科研与教学互动,全面提升教学水平。

   适应教育部新课改的要求,统筹本科四门和研究生五门(其中一门为必修课)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在整体研究和吃透统编教材的基础上,结合课程内容和我校学生的实际,构建新课程的全程教学体系,包括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实践教学、考核方式和教学参考材料等等,实现从教材体系到教学体系的转变。我校自2007年起,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列入精品课程。组成相对稳定的教学科研团队,不断总结精品课建设经验,探讨教学团队的理念、工作模式,提出了建设学习型、创新型与和谐型的教学团队思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相继被列为校精品课程。

  近年来,我们引导和鼓励教师结合教学中的难点、热点、疑点问题展开研究,进行科研服务于教学的工作。2008年借助教改课题“新方案下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程教学体系设计”的立项的契机,开展横向交流,学习交流经验,走访了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和北京农业大学等10余所高校,发放调查问卷,召开座谈会,专题研讨会。深入研究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成长与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特点,明确思想政治课建设的针对性,分析当前影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功能实现的矛盾并探索解决矛盾的思路。把这些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使得教学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提高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

  4、改革考试方法,建立了科学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评价体系。

  为实现由知识传授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的能力和态度、情感与价值观,教学团队对学生学习效果考核这一环节中做了一些大胆尝试,突破了传统的期末一次性闭卷考试方法,实行结构记分法,扩大了平时和实践环节的成绩,减少闭卷成绩的比例。把课堂提问、课堂作业、课外小论文、社会实践报告和学生的综合测评作为平时成绩纳入总成绩。通过这些措施,使学生认识到了平时学习和加强自我修养的重要性,提高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效果。